行业热点

  • 故意不还钱还恶意投诉 “聚投诉”成为老赖新战场

    “老赖”在中国已经越来越难混了。自从2013年7月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中提出“失信被执行人”的概念以来,我国针对“老赖”的措施越来越广泛、细致、严格:执行唯一住房、执行配偶财产、划扣工资养老金、禁止上高速、冻结驾驶证、手机定位等等,让老赖几乎无所遁形。

  • 现金贷36%高利率暗影 互金上市盈利能力待考

    从盈利来说,除部分“头部”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持续性也备受考验,一是,随着监管整顿继续,强监管带来运营成本提升。二是,在资金成本普遍上升的情况下,非持牌的金融类机构的资金成本上升更快,压缩了息差。

  • 现金贷App沦为网络高利贷 以费代息暗抬利率

    近年来,现金贷因其灵活便捷、低门槛的借款方式,迎合了不少年轻“剁手族”的消费需求,从而在互联网金融中异军突起。然而,看似简单、快速又低息,不过是诱人上钩的幌子。合同里暗藏的手续费、服务费或其他巧立名目的费用,让到手的借款先打了折扣,变相抬高了利率。许多平台年化利率逾100%,更有甚者高达几倍,堪称“网络高利贷”。

  • 消费金融:公开透明才可能“幸福”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安全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也就谈不上“幸福”。

  • 消费金融:公开透明才可能“幸福”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安全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也就谈不上“幸福”。

  • 消费金融上演“冰与火之歌”

    近年来,由于消费升级和消费理念转变等,加之金融科技发展推动消费金融创新,消费金融行业进入盈利的“丰水期”,多家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 在严监管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消费金融生态

    从去年下半年起,消费金融行业由快速增长期进入规范整顿期。在这个规制过程中,除了监管外力的推动外,消费金融机构也需由内而外构建安全可靠的金融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这要求消费金融机构做好自身的供给侧改革。

  • 现金贷变成追命贷 触痛了谁的神经?

    ​现金贷这类小额贷款,可以满足底层人群的小额短期信贷应急需求,有其存在客观,也带动了市场的发展。近年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更是如虎添翼,现金贷膨胀发展,市场上一时间繁华无它。

  • 负面信息不断 为何仍有互联网现金贷平台顶风作案

    小额现金贷平台以各种宣传噱头吸引了大量没有银行信用卡的中低收入人群。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监管不断收紧的形势下,仍有部分互联网现金贷平台顶风作案,暴力催收、夸大宣传、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频频发生。根据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现金贷舆情大数据报告》,在监测到的12.5万条互联网现金贷负面舆情信息中,暴力催收、利率畸高、“砍头息”问题突出,三者信息总占比近六成,仅半年就发现违规催收1000余万次。

  • 【社论】现金贷应该回归消费金融的正路

    监管部门出手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仅过了四个月,现金贷行业就出现深幅调整,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公司要么转型、要么退场。据澎湃报道,现金贷公司从之前的2000多家缩减为现在的200家,伴生的催收行业也出现了倒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