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J的互联网汽车金融布局:靠“棋子”分输赢

  • 来源:亿欧
  • 发表于: 2019-02-13 15:02:54
  • 责任编辑: ningdi

[ 亿欧导读 ] BATJ的自营汽车金融业务部分都是与其自身优势点牢牢结合,但在如今的市场格局中并未异军突起。不过,BATJ在此领域的对外投资布局已经囊括了市面上的主要活跃玩家。

[ 亿欧导读 ] BATJ的自营汽车金融业务部分都是与其自身优势点牢牢结合,但在如今的市场格局中并未异军突起。不过,BATJ在此领域的对外投资布局已经囊括了市面上的主要活跃玩家。



2018年8月末,字节跳动(今日头条)悄悄开始招聘汽车金融风控负责人,负责汽车金融风控体系建设与优化,包括审批、贷后的风控与风控安全管理。显而易见,今日头条准备亲自投身汽车金融事业了。有媒体援引行业人士的推测称,“今日头条的汽车金融业务可能会从融资租赁开始入手”。

作为新一代互联网三巨头“TMD”之一,今日头条涉足金融的步伐已经落后了。据了解,美团已获得商业保理、支付、小额贷款、民营银行、保险经纪五张牌照。

滴滴打着服务网约车车主的旗号,建立了看似合理的汽车消费金融场景,为车主提供购车分期、融资租赁渠道、车险等服务。

互联网汽车金融发展至今,梯队已经逐渐明晰起来。TMD纷纷自建汽车金融业务,它们的“老一辈”BATJ在此领域的路线却有所不同。亿欧汽车通过盘点当前互联网企业BATJ在汽车金融领域的布局,窥见未来行业局势的走向。

自营汽车金融业务与公司自身的“连接感”更重要

阿里在2015年成立了汽车事业部,想要基于消费者网购数据将汽车业务延展至新车购买、订制、使用、维修、二手车、汽车金融等多达16个场景需求的功能。当时推出的关于汽车金融的两项具体业务,都是基于支付宝的信用体系做车贷授信。随后,阿里巴巴推出“车秒贷”业务,支持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

汽车金融依附于交易存在,阿里巴巴手握线上交易场景与数据,但可惜汽车电商的生意已经被验证为一个“伪命题”,阿里汽车需要与其他具备线下能力的企业及经销商合作共建汽车零售与金融业务。

在如今汽车金融公司必争之地的“交易场景”方面,腾讯似乎有点儿“吃亏”。

好在腾讯一早确定了开放资源、连接一切的战略路线。所以腾讯旗下并没有明确的汽车金融产品,在此领域的布局几乎是靠对外投资完成。

相比来说,百度金融布局汽车领域的动作显得更务实。2017年8月,一支发行规模为4亿的“百度—长安新生—天风2017年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ABS产品获批上线。按照长安新生的主营业务推断,这一ABS产品的基础资产应该为个人汽车消费信贷,这也意味着百度金融旗下的消费金融业务开始涉足汽车消费信贷领域。

在此类ABS发行的过程中,百度金融很可能是作为资金方和技术支持方参与其中的。作为“技术流”代表企业,百度发行场外ABS附带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风控技术,这也被理解为是一种区块链技术的落地方式。

按照百度金融最初的规划,从2016年年算起,第一阶段重点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和消费金融业务;第二阶段是打造财富管理平台和消费金融平台。按照百度金融整体的战略规划来看,对外提供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另一家交易场景“大户”京东,通过京东汽车商城中的“京东白条”的方式上线分期购车业务,其资金渠道主要来源是京东金融与易鑫集团。

可以看出,BATJ的自营汽车金融业务部分都是与其自身优势点牢牢结合的,但在如今的市场格局中并未异军突起。实际上,BATJ在此领域的对外投资布局已经囊括了市面上的主要活跃玩家。

被投企业成长为主流玩家

2014-2016年之间,上线的汽车金融项目超过百个,大型企业作为资方在其中也颇为活跃,但投资标的主要集中在少数头部企业身上。在具有竞争力的互联网汽车金融企业背后,往往有巨头站台。

目前,腾讯投资的四家公司均已上市,但在二级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都表现得不尽人意。腾讯与百度、京东都注资过的的易鑫集团已经在2018年第一季度剥离了“烧钱”的交易平台淘车,但财报数字依然吃紧。优信原本做二手车交易出身,但交易在短期内无法提供盈利,在把金融比例提高之后,反倒又成了为人诟病的一点。

阿里巴巴携蚂蚁金服共同押注的大搜车也到了该把上市提上日程的时候。两方分庭抗礼,一时难分高下。

此外,第二梯队的美利车金融、花生好车等也在不断扩大经营,还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踩着“汽车新零售”的风口上线了汽车金融品牌,如趣店旗下的“大白汽车”、乐信推出的“乐买车”等。

虽然汽车金融领域看似正在正常发展,但目前行业内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亟待解决。一是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的业务重合度颇高,各家多以平台的心态做产品,不管是平台还是金融产品基本毫无差异化可言。

二是互联网平台对交易场景的把控能力弱,经销商对于金融产品没有忠诚度。平台靠着给经销商“返点”补贴驱动业务很难长久维持,但这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很可能成为大平台挤压新入局者的重要策略。

汽车金融正在走向尴尬的境地,目前车商还能供养市面上的众多平台,但当汽车金融企业数量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抢占市场它们不得不持续补贴渠道、吸纳危险资产,资金风险走向失控后,平台“暴雷”也就不远了。

相关标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