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 35岁以上人群易遭遇网络欺诈

  • 来源:上海青年报
  • 发表于: 2019-01-25 15:00:42
  • 责任编辑: ningdi

移动支付消费月超3000元创业者领跑个行业群体

移动支付消费月超3000元创业者领跑个行业群体


  据悉,此次调查,是中国银联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和公安机关的指导下,携手全国主要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众多机构,通过多种相关渠道开展的在线调查。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近十万份,约七成被访者集中在20岁至40岁。样本覆盖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江苏、福建等全国34个省份(直辖市)。


  调查数据显示,创业、IT、房地产等行业人群的人均月可支配收入金额位居前三。从移动支付消费金额看,创业者的移动支付消费金额领跑其他行业群体,超过3000元/月,全职主妇的移动支付消费月均支出达2863元,名列第三;从移动支付使用频次来看,IT行业群体使用频次最高;从移动支付消费金额占比来看,学生群体移动消费的支出超过月可支配收入的4成,移动支付已经成为该群体主要支付工具。


  从地域来看,苏浙沪全面步入移动支付消费时代,安徽、山东、甘肃等地实体店移动支付消费占比高。从支付方式看,二维码仍是目前市场最为流行的移动支付方式,手机闪付越来越受到年轻高收入人群欢迎。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支付方式获得超过半数消费者的肯定,较去年数据又提升了6个百分点,在35岁以下的男性中,指纹识别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


  35岁以上人群遭遇欺诈风险高安全习惯仍需加强培育


  随着金融安全消费知识普及与全国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持续深入,受访者风险防范意识有所增强。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消费者遭遇传统网络诈骗行为的概率持续下降,与2017年相比,社交账号(QQ、微信等)冒充亲朋好友诈骗及以办理信用卡套现等为借口,骗取验证码等支付信息的两种诈骗行为发生率显著下降,但平均网络诈骗损失金额有所扩大。


  报告显示,35岁及以上年龄的人群遭遇网络诈骗的风险较高,损失金额明显扩大。蒙受5000元以上损失的人群,具有年龄高、学历高、收入高、女性比例偏高的特点。广告、媒体、全职主妇、退休老人、自由职业等群体,受诈指数较高,需要增强安全意识。


  另外,2018年高风险移动支付行为主要表现为:更换新手机不解绑银行卡,不删除存留的敏感信息(21%)、直接删除带支付功能APP不解绑银行卡(20%)、有优惠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尝试扫(20%)等。众多二维码支付欺诈的案件显示,主动扫码的行为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风险,约1/7的受访者因扫不明二维码导致资金被盗。


  为此,专家提醒用户,在更换手机时,应删除手机中存留的支付信息,并在手机设置菜单内,点击手机恢复出厂状态;删除手机APP前应及时解绑银行卡。扫描二维码后,如果跳转到不明网站或应用程序,应立即退出。如果发现手机有异常变化,应及时通过联系手机厂商进行安全处理。同时,日常使用二维码支付时尽量使用被扫模式或选择更为安全的动态二维码;对于日常大额手机支付需求较高的消费者,建议使用安全性更高的手机闪付产品。在设置支付密码或者注册具有支付功能的账户时,不要使用特征明显的数字或者字母作密码。如账号、生日、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单一重复的数字。不同账号、不同支付软件使用不同支付密码。


相关标签:
大调
人群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