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查询个人征信藏风险

  • 来源:金融投资报
  • 发表于: 2018-05-22 17:22:27
  • 责任编辑: ningdi

“近期准备购房,想提前查下个人征信情况,以免到时候按揭贷款出现问题。”近日,成都市民陈先生准备在网上查询个人征信,首次查询的他在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应用市场后却傻了眼,“至少有几十个信用APP,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呢?”《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日前发布提示:手机APP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潜藏风险,不建议在APP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央行提醒:授权查询要慎重


  “近期准备购房,想提前查下个人征信情况,以免到时候按揭贷款出现问题。”近日,成都市民陈先生准备在网上查询个人征信,首次查询的他在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应用市场后却傻了眼,“至少有几十个信用APP,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呢?”《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日前发布提示:手机APP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潜藏风险,不建议在APP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多个信用APP仍在运行


  随着人们对征信重视度的提升,“查询征信情况”的需求亦有所增加。不过,对于线上征信查询渠道,不少成都市民在接受采访时向《金融投资报》记者表示,曾经顺便在手机下载信用APP,来查询个人征信。


  5月21日,记者在华为手机应用市场查询发现,与“征信”、“信用”等关键词相关联的信用APP有数十款。其中,一款名为“信用无忧”的APP介绍称,可“1分钟查人行征信报告”,且表示可针对逾期记录开“药方”,帮助改善信用。


  另一款名为“信用查查”的APP更被标注为“个人信用报告官方查询助手”,并在应用介绍中表示为“一款针对个人的央行信用报告查询工具,大大简化用户查询的流程和步骤”,以及“在信用查询、贷款审批、社会征信方面不可或缺的好助手。”


  在对相关信用APP进行注册及查询征信报告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其不仅要求用户按照要求填写姓名、身份证、手机号码等真实信息,部分信用APP还要求用户通过GPS、访问通讯录、摄像头等,多项涉及隐私权限。


  个人信息存在泄露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截至《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稿仍在正常运行的信用APP,均显示通过“人工复检”、“华为安全检测”、“金山安全检测”、“腾讯手机管家安全检测”。那么,其究竟是否“安全”?又是否取得了官方认可呢?


  以“信用无忧”、“信用查查”两款信用APP为例,其开发者分别为杭州顽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安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征信中心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敬请广大用户注意。”在央行征信中心首页显著位置,上述安全提示颇为醒目。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央行征信中心就发布声明称,“近期,我们发现智能手机部分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可以链接到征信中心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网站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特别声明,征信中心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敬请广大用户注意。”“手机APP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潜藏风险,授权查询要慎重。”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在发布《近期征信管理工作进展及提示》时亦指出。但上述APP仅是一个数据接口,通过链接到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网站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用户在未详细授权协议的情况下,点击查询或确认按钮,即表示已授权APP查询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在查询过程中,个人信息可能被保留在商业APP的服务器上,存在泄露和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风险。“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目前没有APP,社会上的手机查询APP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无关,不建议在APP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建议通过正规渠道查询


  具体来看,目前个人信用报告的正规渠道查询为三种, 在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现场查询、通过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代理点查询、以及登陆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查询。“假如有信用逾期记录,信用APP是否真的能够帮忙处理?”陈先生提出了疑问。对此,业内人士解释道,征信系统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记录是无法消除的。


  新实施的《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个人不良信息最多保存5年,超过5年的将删除;且银行一般以近两年的信用记录审查客户,所以出现不良记录时,持卡人应留意持续两年不逾期,按时还款。这样新的、良好的信用记录,将会逐渐替代旧的不良记录。其中,在信用卡方面,除了上述方式,对于长期不用的信用卡还要留意及时注销,以免在遗忘的情况下因产生年费而造成不良记录。


相关标签:
征信
风险
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