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沈建光:“稳”字当头,宏观政策如何破局

  • 来源:中国消费金融网
  • 发表于: 2018-10-19 17:21:00
  • 责任编辑: bianji_pub1

当前,外部中美贸易战风险加大,内部稳就业、稳投资、稳金融、稳信心等压力不减。尽管决策层关于预期的表述是“稳”字当头,稳预期的重要意...

当前外部中美贸易战风险加大,内部稳就业、稳投资、稳金融、稳信心等压力不减尽管决策层关于预期的表述是“稳”字当头,稳预期的重要意义更是被频频提及,但若要稳定信心稳定预期不只是需要决策层的隔空喊话更重要的是针对当前市场普遍担心质疑的问题做出根本回应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京东金融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应从当前预期不稳的症结着手,针对“对经济数据缺少信任感”,“对政策方向感的模糊”,“对待政策效果存在质疑”,“对外部环境恶化没有充分预估和准备”这四大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夯实数据基础,为决策提供可信的第一手资料。正如上文所提,造成当前预期混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数据的可信度正在下降。对于投资者与企业家而言,不确定性意味着投资决策的迟疑;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扭曲的数据可能会造成方向性的误判。因此,进一步夯实数据基础,对公众质疑比较多的领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引导,加大数据透明度;对相互打架的数据进行深入剖析与释疑,是未来统计部门应该积极努力的方向。同时,鼓励民间研究与数据科技发挥作用,多维度、多视角的阐述中国经济图谱,为全面理解中国经济现状提供依据。

二是加快供给侧改革,稳定政策预期。对于民营经济、房地产政策问题等诸多方面认识模糊,也是预期不稳的重要原因。论坛的普遍共识是,未来应该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各项重要决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针对民企担忧自身地位的问题,未来在落实去杠杆、去产能、环保加强与规范社保征收等政策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民营企业的合理诉求,加强政策的协调,并切切实实做好过渡性安排防止国进民退成为民营企业家的痛点。

针对房地产政策,市场也有疑问在经济下滑之下房地产是否会面临政策反复重新成为稳增长的主要动力,进而加剧新一轮房价上涨?之所以有这样的预期,其实不足为奇,在过去几轮稳增长政策中,房地产都是重中之重。但在笔者看来,当前决策层已经深刻注意到中国高房价的各种风险,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没有改变的迹象,目的在于扭转政府为房地产背书的期待,因此,房住不炒的政策前景仍然是清晰的。

三是加大减税以破局中国经济根据笔者观察当前货币政策确实存在着政策效应递减的问题原因在于:一方面,从资金需求端来说,当前诸多企业债务负担较重,利息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下降,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疲软;另一方面,从资金供给端来说,银行以往更加青睐于将信贷资源配置在房地产与融资平台,而当前房地产项目信贷受限,基建投资虽然资金需求旺盛,但地方债务负担加重,且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当前银行风险偏好仍然较低。

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有限财政政策是重点发力方向而在具体政策工具选择方面正如笔者在专栏文章中国经济解困之道—减税优于基建》中提到的,虽然结束基建负增长局面对于稳定投资有所帮助,但倘若再度掀起一轮基建潮,也并非良方,不仅可能进一步增加政府债务负担,让前期去杠杆以及加强财政约束的努力遭遇挫折,也可能会因为基建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越来越小,从而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解困中国经济,加大基建不如切实减税,还富于民。

四是对贸易战升级做好政策储备。最近中美在南海的冲突加剧,美国副总统彭斯最新演讲直接对中国的贸易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大加指责,并称中国干预美国国内政策和政治,中美博弈已超出贸易本身,甚至出现冷战担忧。对待贸易战,一方面要意识到,贸易战影响不容小视,一旦2000亿商品关税从10%升到25%,其对投资前景、企业家信心,产业链以及上下游行业的影响将十分深远。正如易纲行长近日提到的,对问题的深刻认知有助于我们做“最坏的准备”。

另一方面,对待贸易战也无需谈虎色变,可以充分讨论,广泛决策。正如论坛中大多数专家谈到的,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对于海外投资者仍然具有巨大的新引力,中国具备整体成本低廉、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巨大的消费潜力等比较优势仍然是抵抗贸易战的重要砝码。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加大进口、降低关税、市场准入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出改变,即是外部诉求,更是中国把握“二次入世”、把外部压力转发发展动力题中应有之义


相关标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