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引多方抢滩,传统银行的优势正是其突破的关键

  • 来源:钛媒体
  • 发表于: 2017-09-18 14:33:01
  • 责任编辑: ningdi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消费金融逐渐引发各界关注。中国消费信贷正在以每年20%的增速增长,领先全球各国。市场向好离不开国家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鼓励,也离不开GDP以及人均收入的提高。此外,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化也为信贷金融带来了新的机遇。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消费金融逐渐引发各界关注。中国消费信贷正在以每年20%的增速增长,领先全球各国。市场向好离不开国家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鼓励,也离不开GDP以及人均收入的提高。此外,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化也为信贷金融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如此大好的形势面前,金融机构都不会放弃机会,传统银行纷纷布局,还有一些银行授权的消费金融机构也参与其中,当然也少不了互联网巨头的抢滩和专注于垂直消费领域的其它企业。深8君认为,消费金融蓝海遭争抢,传统银行具有它不可撼动的优势,要想进一步把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打开,需要传统银行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消费金融的现状、发展条件和未来前景


近几年,中国的消费金融增长态势迅猛。TalkingData发布的《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2016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消费信贷与GDP的比值亦不断提升,2016年,该比值突破30%,消费信贷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增强。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增长?


首要原因应该是国家政策。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中国虽然是受影响较小的一个国家,但为了拉动内需,国家提出了刺激内部消费的政策。一度不提倡消费的中国开始鼓励消费,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压抑已久的市场需求。


这会进一步鼓励国民消费观念的解放,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正视自己的消费需求,信贷消费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随着消费增加,也会相应的刺激人们的劳动热情,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会相应增加。这就形成了鼓励消费信贷的正循环。


在国际上,消费金融体制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中国是2009年银监会才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开始发展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可以看出,中国的消费金融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产物,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未来潜力无限。


二、中国消费金融蓝海市场遭多方抢滩


中国消费金融作为一个金融领域相对新兴的市场,比P2P金融、区块链经济更加被看好。而且市场反馈也确实优于后面两者。于是中国的消费金融蓝海市场遭多方抢滩。


目前,消费金融行业主要由四类组成。


首先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信用卡想必是大家最熟悉的消费金融产品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消费贷款等多种消费金融产品。其中比较典型的信用卡线上APP有工行的工银融e联和招行的掌上管家。


第二类是自2009年之后全国的消费金融试点机构,截止2016年12月底,持牌上岗的消费金融公司已有22家。


第三类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


第四类是P2P借贷平台和专注于垂直消费领域的其它企业,比如专注于分期的分期乐、趣分期和专注于装修的土巴兔等。
可以说,消费金融发展目前仍然处于窗口期,市场主体面临的仍是增量市场。那么问题来了,多方势力来势汹汹,传统银行到底有哪些优势能够抵御侵袭?


三、传统银行的优势正是消费金融突破的关键


互联网金融自带互联网基因,可以抢食消费金融的互联网零售部分,而专注于分期的企业因定位清晰,也能占领一部分刚好有分期需求的用户。如此一来,这两类公司能够享受市场红利。这些消费金融贷款一般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的特点。


一方面这些特点能够迅速吸纳一部分社会上的消费金融贷款需求,另一方面审核过于宽松也导致了风控不足、鼓励虚假需求等弊端。而在这方面,传统银行的消费金融产品却存在着优势。


1、FinTech完善之前,传统银行的风控优势明显


众所周知,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像互联网公司等非传统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业务,风控一直是个难题。而传统银行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风控能力,虽然要耗费人力、网点去线下获取征信信息,且需耗费较长时间去审核才能成功发放消费金融信贷产品。但就目前的金融科技水平限制而言,这是更可靠的控制消费金融风控问题的方式。一边发展金融科技,一边以现有的人力和资源去发展消费金融是传统银行的优势。 


而且现在的传统银行也在积极布局金融科技,例如光大银行布局“云缴费”,工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纪念币预约等应用系统实施了云化和微服务化改造等。


一旦金融科技有质的发展进步,传统银行得到金融科技的助力、节省人力物力等资源,是锦上添花。目前的金融科技水平看,只有传统银行的风控系统能为消费金融市场保驾护航。


2、传统银行入局早,银行IP深入人心


消费金融在中国逐渐火热也就是近几年的事。但消费金融产品中的信用卡早就发行了,如中国银联于2002年3月26日成立,入局早、模式稳定成熟传统银行的优势。


虽然一些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产品拥有互联网消费入口优势,但提到消费金融,消费者最信得过的还是信用卡。尤其是在线下消费、中等偏上金额消费信贷的时候,消费者更多想到的还是信用卡,因为消费习惯和用“信用卡”借钱的思维根深蒂固。


而互联网巨头的消费金融产品起步较晚,要普及和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口碑,还是需要一些时间来解决现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花呗的还款时间目前没办法修改,而信用卡的还款时间是可以做调整的。


还有被自动设定优先“花呗、白条”服务的用户难免有些怨言。经常有网友抱怨这种情况会使自己无意识的消费过度,不知道自己的真实余额还有多少。但线下消费,由于多了刷卡的程序,消费的时候还是会多做一些思考,这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过度消费。就算是用第三方支付信用卡,大多数消费者由于培养起信用卡消费习惯,也会“心中有数”。


以上,就是传统银行消费金融的线下优势之一。此外,传统银行与线下商家合作模式成熟,优惠空间难撼动。传统银行入局较早,不论是当初的家电下乡补贴,还是信用卡线上商城与各餐馆、影城、票务系统等的合作(如招行的掌上生活),都显示着,传统银行拥有天然的政策支持和合作优势。


传统银行消费金融在线下的布局已经开始了这么久,稳定的模式和比较强的优惠力度已经培养起一部分消费习惯。其它入局企业想要搭建起这样一个合作生态,也需要不短的时间。占领先机的力量不容忽视。


结语:


综上,消费金融在中国作为一个相对新的观念,要逐步打破根深蒂固的“量入为出”观念,就需要传统银行“国企有保障”的IP作为先行者去推进,传统银行的风控和线下优势相对更强势。但是,如果能够让传统银行的IP/线下优势+互联网公司的金融科技/线上入口,中国的消费金融应该能发展的更快吧。(本文首发钛媒体)


相关标签:

延伸阅读